邹伟华(右一)带领同事巡线 吉林供电段供图
这对师徒一年要走七百多公里,相当于从北京走到沈阳。他们每个季度都要对线路内的电杆、变压器、配电箱等供电设备进行巡视。
邹伟华说,林海中的电力线路沿线地形复杂,无法使用机动车巡检,只能徒步完成。相比其他季节,冬天是最艰难的。冰天雪地里,他们要细致检查每一处电杆,生怕错过隐患。
走到一处电杆,邹伟华发现横担扭曲变形,他拿着望远镜反复确认。“应该是大雪把树枝压弯了,先记录一下,回头申请一个‘天窗时间’进行维修。”邹伟华对王鹏说。
邹伟华厚厚的本子上记录着哪一处设备易发生故障,哪一段路要怎么走。工区职工们认为,这就是整个班组的检修“小红书”。
王鹏是个“90后”,已经跟着邹伟华处理过不少故障。即便工作环境艰苦,他也干劲十足。看着损坏的横担,王鹏主动请缨,“‘天窗’下来了我上去换吧。”
邹伟华再次叮嘱:“冬天电杆上有薄霜不好爬,一定要注意安全。”听到师傅一口答应,王鹏很高兴。
长白林海冬季昼短夜长,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已经成了邹伟华的日常。为了不耽误巡检,他把干粮带在身上,由于温度太低,干粮很快被冻凉。在背风的树后,师徒解决了午餐。
静谧的午后山林中,二人踩着积雪继续前行。今年的春运仍在进行,邹伟华和同事们的工作仍然很繁重。(完)
“双碳”政策将为国家绿色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中新网天津8月3日电 (杨子炀 庞喻文)3日下午,202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碳中和:认识与实践”公共话题论坛在津举办。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论坛上表示,“这一轮的碳中和政策动员,我们把它称之为‘双碳’或‘气候变化’政策的主流化。相信这个阶段的政策实践,将会为我们整个国家绿色低碳的全面转型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双碳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的革命。”中关村储能技术联盟理事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认为,“衡量一个行业或者说一个产品,未来一定要增加一个维度,比如说原来一是性能,二是造价,那我们还要增加的一个衡量的量,就是碳排放。所以说由于增加了这一个约束条件或者说衡量的量,那么对整个行业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认为,选择一条绿色节能低碳的经济发展路径是很关键的,所以一个必要路径就是要做经济数字化转型,来发展数字经济。 “从我们的实践上来看,最重要的抓手是建筑节能。”远大集团党委书记、集团副总裁、天津公司及近零公司董事长丁元刚表示,“如果不把现有的能耗降下来,任何一种能源都替代不了,加上科技创新,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建筑节能其实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国家存量有大约600亿平米的建筑,如果我们采用北欧那种被动房技术,或者甚至比北欧更好的方式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可以把现有的建筑能耗降低80~90%。”(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至尊彩票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