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光明谈】“农业强国”路在何方?创新是根本驱动力******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如何?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怎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毛世平在节目中介绍,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目前衡量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202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创造了历史新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比起农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最明显的就是产学研融合方面,尚未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到,对于适合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要以企业为主导地位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结合。
魏后凯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农业科研教育体系,该体系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我们的农业科技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更多集中在国家支持的大学科研院所,而企业没有经营起来;第二,科技成果转化远远滞后于科学研究;第三,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别较大。创新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接下来我们要加强未来农业颠覆性技术的研究,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推动农业发展。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如何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关键领域的差距、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何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谢 芸 武玥彤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欧中应进一步扩大共识与合作”******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社会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提出,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强调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倡议具有建设性,值得各方借鉴”。
“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各方应共同努力,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互联互通。”舒曼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各方应保持对话,反对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避免国际组织和机构被个别国家左右。“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包容普惠发展,符合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主权国家根据自己的主权行事,不受任何其他权威的命令强制,也不容许外来干涉。个别西方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做法违背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世界多极化趋势。”舒曼指出,多边主义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石。各国必须奉行和平共处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当前,亚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希望更多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他表示,西方国家必须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认真倾听亚洲国家的声音,与亚洲国家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致力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值得肯定。”舒曼认为,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对促进全球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经验值得各方借鉴。
舒曼表示,长期以来,德中两国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中共二十大召开后,朔尔茨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同中方一道向世界发出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的积极信号。“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致,坚决反对阵营对抗。”舒曼说,德中、欧中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拥有巨大合作潜力,“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欧中应进一步扩大共识与合作”。
(本报柏林电 本报记者 花放)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